关注微信
您当前位置:护理天地 >天使之声 >浏览文章

【 献礼5·12 】人文关怀是一种治愈能量

发布时间:2017/5/23 17:32:33作者:未知来源:神经内科点击数(0)



是谁把护士喻为白衣天使


从此  带着这顶殊誉的燕尾帽


把天使的一生用圣洁来谱写


专注和双眸


和暖的微笑


灵巧的双手


人文的关怀


不分日夜坚守在护理工作岗位


兢兢业业 默默奉献


只为守护患者的健康。



今天开始,我们将与大家一起分享发生在第一师医院的人文关怀事例,讲述护士身边闪现的人性关怀故事,共同构建和谐执业环境,增强护士职业归属感,来纪念“5·12”国际护士节。


人文关怀是一种治愈能量


著名作家六六在其小说《心术》中写道:医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治病救人;第二重是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想患者所想、虑患者所虑;第三重是进入患者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可能大部分医者更多地将精力放在疾病的治愈上,而忽略了对患者的体验和感受。


护理工作原本就是平凡而琐碎的,但当护理人员积极去细心观察和仔细体会病人的需求,并予以主动解决时,它就从平凡升华为可贵的不平凡。人性化护理,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病为本。护士多一份爱心,病人早一天康复。护士应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在不经意之间,在细微之处,使患者能够切身感受到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病人来到医院就医,正处于生命中脆弱的时刻。此时此刻,病人最渴求的就是人性的温暖,而最能赢得病人心的就是人文关怀。


我曾经护理过一个病人,他当时只有32岁,检查出来脑瘤需要手术。虽然他平时表现出来的心态很好,但在术前我却清晰地看到了他情绪上的紧张与不安。在他躺上手术推床时,我走上前去像兄弟一样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就放心去吧,就当去手术室里睡上一觉,我会在科室换好干净的床单等你回来的……”他的手术很顺利,但为了确保病人的安全,术后他转入了重症医学科(ICU)进行监护观察。


下班后,为了履行我的诺言:“等着他回来!”我去了ICU,当我顺着护理姐妹指引的床位走过去时,远远就看见还插着管的他对着我竖起了大拇指。当时,我不知道这个大拇指是告诉我他坚强地挺过了手术,还是对我的到来表示一种由衷的喜悦,总之那一刻我内心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我走过去像老朋友一样笑着对他说:“来,我们握个手,祝贺你手术成功!当我握住他手的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他眼里流露出的喜悦和感激。后来他告诉我,那天我去ICU看他的时候,他觉得我不是护士,不是朋友,而是亲人。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够治病,一是对症的药物,二是合理的语言。神经内科每年都会收治一些癔症患者,对于他们来说,人文关怀或许是最好的良药。


患者索南尼玛,一名入伍不到一年的战士,因经常“抽搐”入住我科,反复抽搐时的痛苦让远从西藏赶来的妈妈看着心如刀割。为此,我决定和他进行了一次“话疗”,施于人文关怀疗法。在我们近2个小时的聊天中他没有发作过一次“抽搐”。当我得知不久就是他生日的时候,便认真地和他说:“如果你能坚持从现在开始到明天早上都不发作抽搐,我就给你送一个生日蛋糕。”他听了以后,像孩子一样兴奋。


后来我听科里当班的护士说:那天晚上他一直对护士讲,我可不能犯病,要不然就吃不上你们护士长送的生日蛋糕了。


虽然第二天是周末,我还是如约专程给他订做了一个上面书写着“索南尼玛加油”字样的生日蛋糕拿到了科室,带着护理姐妹们一起推着蛋糕来到索南尼玛床边时,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孩子般的笑脸。


中国有句古话“以诚感人者,人奕诚而应”。或许,我们给予患者精神层面的关怀只是一副安慰剂,但它足以支撑患者重新点燃生命的希望。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们适当地通过言语、肢体动作给予患者以温暖和关爱,这样,治愈的不仅是病人身体上的疾病,还可能是促进医患关系的一副催化剂。


最后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句冰心老人的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鲜花弥漫,使穿枝佛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文/刘力鑫


编辑:龙斌文
关键字:
上一篇: 【护理心声】打造人文关怀式护理服务 用心为各族患者服务
下一篇:【 献礼5·12 】在护理病人时 也护理了我们自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