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就医感受】第一师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让护理专家走出“院门”进“家门”
胃管、尿管更换、术后伤口护理、新生儿脐部护理等,这些原本要到医院进行的操作,但对于很多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来说,到医院确实不易。2023年11月,第一师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从线上到线下、从医院到居家,用爱与关怀点亮患者希望之光。
为爱出发,护理“到家”
在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文春燕的心中,珍藏着一段特别的记忆,那是医院刚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初尝上门服务滋味。阿克苏市海峡南苑小区张媛丽(化名)的母亲患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症多年,生活不能自理,长期依靠胃管进食、喝水、吃药,但是胃管使用一个月便要更换。扶母亲坐轮椅、下楼、打出租车……每一步仿佛都成了难以逾越的天堑,而张媛丽疲惫的身影,更是增添了患者换管的重重阻碍。
就在这时,一束温暖的光穿透了阴霾——“互联网+护理服务”如同生命的桥梁,将患者一家与第一师医院护理服务紧紧相连。
医院收到线上提示后,便立即派出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文春燕上门更换胃管。
心中交织着紧张与兴奋,文春燕踏上了前往未知的旅程。她的足迹跟随导航,不一会就来到了患者家中,在规范、专业的操作中,文春燕完成了胃管的更换,热心、细心、专业的护理,成为患者温暖岁月中最亮的星。这份医患之间的温情,超越了护理本身,成为人间最美好的见证。
今年,第一师医院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了78次留置胃管+鼻饲上门护理服务。患者的信任,护理人员的坚守,这是医患的双向奔赴。
指尖距离,温情延续
阿克苏市蓝城绿洲小区的产妇官初夏(化名),通过指尖轻轻一点,预约了新生儿黄疸检测上门服务,这不仅是对科技的信任,更是对未来的期待。
产科护士杨艳接到订单,一番周折后,在家属的温暖迎接下,她终于站在了那扇充满期待的门前。
来到产妇家中,杨艳不仅完成了黄疸检测,还细心检查了宝宝的脐带消毒情况,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交流,她仿佛成为这个小家庭短暂的一分子,耐心解答新手父母的每一个疑惑,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安慰在产妇的心中种下了信任的种子。
杨艳深深体会到,正是“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出现,让无数产后体弱的母亲免去了舟车劳顿,让忙碌的家庭不必在工作与亲情间作出艰难抉择,避免了医院排长队的焦虑等待。今年,产科护理团队为新生儿护理提供了30多次服务,让爱与关怀在真情护理中传递。
网上预约,线下行走
家住阿克苏市迎宾名苑小区的段师傅,因脑出血导致双下肢活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面对导尿管需每月定期更换的现实问题,段师傅一度陷入困境。9公里,是家与第一师医院的距离,也是段师傅就医路上难以跨越的鸿沟。
命运的转机来自家人的一次选择,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温暖光芒引入了段师傅的世界。
此后,每月15号,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交加,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马润丽都会携带医疗物品,背上服务包,准时来到段师傅家中。按照“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标准流程,除了给段师傅提供留置导尿、膀胱冲洗、更换引流袋等一系列专业服务,还耐心给段师傅的家人讲解压疮预防知识。
今年,医院护理团队已为患者提供了73次留置尿管+膀胱冲洗上门护理服务。每一次服务,都是对专业与爱心的双重考验。马润丽说:“上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虽然辛苦,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所在——在患者至暗的时刻,成为那道温暖的光。”
护理部副主任刘秀诊介绍,为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第一师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内容涵盖PICC置管维护、留置胃管+鼻饲护理、新生儿护理等20多个服务项目,患者和家属可通过“兵团第一师医院服务号”选择“智慧医院”进入小程序,选择“护理上门”业务。
下一篇:改善护理服务行动丨第一师医院中医皮肤科暖心举措,让护理服务更贴心
- 12-131【医共体动态】二团分院开展危重孕产妇
- 12-122第一师医院召开“6S”管理第三批推广
- 12-123【医学人文】当第一师医院开始“宠粉”
- 12-114【为“疆”来】肝癌位置刁钻!第一师医
- 11-295再添“国奖”丨第一师医院住培师资与学
- 11-286一图读懂:当心“菊花残”!远离痔疮
- 11-277抗微生物宣传周丨增强抗微生物认识,第
- 11-278【医共体动态】屁屁好痛 竟然得了“肛
- 11-269【感谢有您】锦旗背后,是患者对第一师
- 11-2610用“定制”感谢信答谢“定制”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