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彩】穿越“红区”生死门,解码第一师医院ICU生命守护密码
在医院最隐秘的“红区”深处,一扇厚重的隔离门如同一道生死屏障,隔绝着外界的喧嚣与安宁。门内,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呼吸机持续的嗡鸣,与医护人员匆忙却坚定的脚步声,交织成一曲紧张而充满希望的生命乐章。
这里,便是重症医学科(ICU)——一个与死神激烈交锋的战场,也是无数生命重获新生的起点。医护人员们凭借精湛的医术和赤诚的仁心,在争分夺秒的抢救中,不断谱写着生命的奇迹。
作为医院危重症救治的“最后堡垒”,重症医学科承担着全院最棘手的抢救任务。无论是复杂棘手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还是来势汹汹的严重创伤、重症感染,亦或是凶险致命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每一次救治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科室凭借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国际领先技术,精心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生命支持网络,为患者筑起牢不可破的生命防线,守护着生命最后的希望。
“全院联动,精准施救”是科室的独特救治优势。重症医学科与心血管病科、全科医学科、老年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建立“一站式”快速响应机制。通过每日多学科会诊(MDT),专家们汇聚智慧,共同研讨病情,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形成强大的救治合力,确保患者能够得到科学、及时、有效的治疗。
科技力量为生命护航,科室积极打造智慧ICU。引入众多高精尖医疗设备。智能监测系统如同敏锐的“生命哨兵”,实时捕捉患者的各项数据变化,提前预警潜在风险;床旁超声、纤维支气管镜等可视化诊疗技术的应用,让病情诊断更精准高效;远程会诊平台打破地域限制,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医疗专家实现实时连线,为疑难重症患者提供“云端”权威诊疗支持,让前沿医疗资源触手可及。
在ICU,冰冷的仪器与温暖的人文关怀交织。面对心急如焚的家属,医护人员每日定时开展“家属沟通会”,用平实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病情与治疗方案,缓解家属焦虑;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科室积极推行“早期康复介入”计划,借助音乐疗法、床旁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在病痛中重拾信心,感受生命的温度。
科室30人医护精锐团队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56%,其中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生2人,主管护师5人,护理师15人,护士5人。团队始终秉持“学在日常,练在平时”的理念,坚持“每日一学、每周一练、每月一考”,通过模拟急救演练、典型病例复盘等方式,不断锤炼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锻造出一支技术过硬、能打硬仗的重症救治“铁军”。
重症医学科的灯光永不熄灭,医护人员的脚步永不停歇。从晨光熹微到夜幕深沉,他们用专业与坚守诠释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用仁爱与担当托起一个个濒危的生命。他们坚信:每一份努力,都能让“不可能”变成“奇迹”;每一刻坚持,都是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践行。
文图/周玲玲
下一篇:当千年银针遇上青春课堂!第一师医院这场校园活动让中医“活”过来了
- 05-301义诊预告丨全国爱眼日“睛”喜来袭!第
- 05-302【医学人文】病房里的五彩端午,第一师
- 05-303童声粽语传暖意,三团分院爱意“医”瞬
- 05-294家门口的“医”靠! 第一师医院家医团
- 05-295第一师医院药剂科斩获师市“五小”创新
- 05-286三团居民有“医”靠:家庭医生专家团带
- 05-287警医联合保平安?急救技能护生命 二团
- 05-288兵团南疆第四届消毒供应中心新进展学习
- 05-239【为“疆”来】第一师医院采用ROSE
- 05-2310全国爱肤日丨第一师医院化身“肌肤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