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银针遇上青春课堂!第一师医院这场校园活动让中医“活”过来了
日前,第一师第二中学的校园里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之旅”在此拉开帷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指导、《中国中医药报》社主办、第一师医院承办的“2025年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日”活动在此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博物馆里的中医药奇遇”为主题,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与丰富的内容,为师生们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的精彩窗口。
“这尊由医学家王惟一精心设计的青铜教具,其体表精准标注着559个穴位,内部注水涂蜡模拟施针过程,是中医经络学的生动写照。”活动伊始,第一师医院中医皮肤科主任阿依先木古力?依明以“世卫组织总部的中医使者”为切入点,为大家讲述北宋针灸铜人的传奇故事。
同时,阿依先木古力?依明还现场播放的纪录片《国礼故事》,以生动鲜活的画面,全方位展现了针灸铜人作为“文化使者”走向世界的历程,瞬间点燃了学生们对中医教具的强烈好奇与探索热情。在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纷纷踊跃参与,通过人体穴位图仔细辨认“神阙穴”“足三里”“内关”等常见穴位,部分学生还亲身体验了穴位按压,在实践中直观感受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独特魅力。
随后,第一师医院中医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朱威威将目光聚焦于宋代道教养生图《内景图》(又名《内经图》),带领学生们领略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哲学智慧。这幅长达168cm的纸本彩绘,巧妙地以山水意象隐喻人体经络,将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诊断法与自然节气变化紧密关联。
朱威威同样在现场播放了专家讲解视频,深入揭示了图中“炼精化气”“形神俱妙”的内丹修炼理论,让学生们不禁为古人对人体奥秘的深刻探索精神所折服,惊叹连连。在讨论“古人如何认知人体”这一话题时,学生们思维活跃,踊跃发言,从“解剖观察”“经验积累”谈到“哲学推演”,在交流与探讨中,深刻体会到中医理论形成背后独特的逻辑与智慧。
此外,第一师医院中医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孙红平以“中医药文物的当代延续”为主题,用PPT向师生们展示了西汉《元延元年历谱》木牍、汉代博山炉、坐虎针龙木雕等珍贵文物。其中,记录着节气养生建议的木牍,与现代倡导的“顺时养生”理念不谋而合;汉代博山炉所代表的熏香疗法,历经岁月演变,衍生出当代备受欢迎的香疗、熏蒸技术;而坐虎针龙木雕,则生动再现了药王孙思邈的传奇故事,向大家传递着中医“大医精诚”的崇高价值观。在“古今器具对比”环节中,药碾与现代化药厂机器、古老的戥秤与精准的电子秤、传统冰鉴与现代冰箱等对照图片的展示,引发了师生们的热烈讨论。
活动最后,在第一师医院中医皮肤科护士长王雪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药香识趣”手工制作活动中。艾草、菊花、陈皮等中药材的独特香气瞬间弥漫整个教室,学生们根据精心设计的配方,亲手调配药粉,并缝制出一个个专属香包。这些散发着药香的香包,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具象载体,更成为学生们守护健康的独特“护身符”,承载着大家对中医药文化的喜爱与传承之心。
守护中医药的“宝藏密码”,需要代代人的共同努力。此次活动通过“文物+体验”的创新形式,让中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中医药文化遗产,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的种子。
第一师医院还将继续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持续推动传统医学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与光彩,让更多青少年了解、热爱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文图/周玲玲 王雪
下一篇:【健康守门人】"健康管家"来敲门!第一师医院家庭医生团队把诊室搬到居民家门口
- 05-301义诊预告丨全国爱眼日“睛”喜来袭!第
- 05-302【医学人文】病房里的五彩端午,第一师
- 05-303童声粽语传暖意,三团分院爱意“医”瞬
- 05-294家门口的“医”靠! 第一师医院家医团
- 05-295第一师医院药剂科斩获师市“五小”创新
- 05-286三团居民有“医”靠:家庭医生专家团带
- 05-287警医联合保平安?急救技能护生命 二团
- 05-288兵团南疆第四届消毒供应中心新进展学习
- 05-239【为“疆”来】第一师医院采用ROSE
- 05-2310全国爱肤日丨第一师医院化身“肌肤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