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您当前位置:医疗服务 >健康宣教 >浏览文章

心肌病常识

发布时间:2016/2/28 17:26:58作者:未知来源:不详点击数(0)

心肌病常识(一)


什么是心肌病、包括那些类型?  


心肌病是指除外风湿性、冠状动脉性、高血压性、肺源性和先天性有心脏病以外的并且以心脏肌肉本身病变的一组疾病。本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因未明的称之为原发性心肌病;另一类为有明显原因可查的或属全身性疾病的部分表现,称之为继发性心肌病。  原发性心肌病目前根据病生理、发病因素可将其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继发性心肌病按不同的致病因素分为感染性,代谢性,系统性家族性,过敏性及中毒性心肌病。  


我们通常所说的心肌病,主要指原发性心肌病,其确切的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近年研究发现部分扩张心肌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尤其柯萨奇B族病毒感染有关。部分肥厚性心肌病有家族性发病的趋势,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心肌病常识(二)


什么是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并伴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病人的症状是逐渐发展的。很多病人症状轻微或缺如,然而,有症状的病人的病程常呈进行行恶化。最突出的症状是左心衰竭。常因心脏射血减少引起疲劳和软弱,不能耐受运动。以后逐渐发展部分病人可出现气急,浮肿,肝大等。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心脏明显增大。心电图可有各种心律失常。超声可观察到心脏腔室的扩大,室壁变薄和心肌收缩力的下降。


 


那些是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恶化的常见诱发因素?  


(1) 患者不遵从治疗方案,出院后服药不规则或根本不服药。  


(2) 伴有急性心律失常,常见的是出现房颤伴快速心室率,可很快导致病情恶化。  


(3) 发热或任何部位的感染、过度疲劳、缺乏休息均可导致病情加重。  


(4) 虽然使用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如血管转换酶抑致剂、β受体阻滞剂等,但要么没有用足量,要么使用不当。如加量过快,或使用的剂量过于偏小。 扩张性心肌病的治疗方法有那些?  


治疗原则:以休息、吸氧,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纠正心律失常。  


(1) 药物治疗:包括强心(地高辛)、利尿(如双氢克尿塞)、血管扩张剂(巯甲丙脯酸)等治疗。当心力衰竭病情完全控制稳定后,在以上治疗心衰药物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或卡维地洛)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达到病人可耐受量或靶剂量,长期应用。  


(2) 外科手术治疗  对DCM患者手术治疗主要有:左室减容手术,动态心肌成形和安装左心辅助装置及心脏移植术。 


心肌病常识(三)


什么是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累及室间隔。部分患者可无症状,而因猝死或在体检发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心绞痛,疲乏,先兆晕厥和晕厥也很常见。儿童和青少年中,先兆晕厥和晕厥者猝死的危险性升高,建议患者及早就医。此类患者可能有家族史,建议对患者家属进行筛查。胸部X线检查:心脏增大多不明显。超声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显示心室壁的增厚和流出道梗阻的有无。 肥厚型心肌病是先天性的还是获得性的?  


肥厚型心肌病是家族多基因遗传性疾病,50%患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40%自发性基因突变。自发性基因突变后,50%的几率可将疾病遗传致下一代。因此,利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患者家族成员筛选有重要价值。肥厚型心肌病有多种基因型,各种基因型临床表现(年龄、症状、预后)相差较大。 


 


肥厚型心肌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什么?  


大部分肥厚型心肌病无临床症状,只是在已知患者家系筛选中发现,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有:  


1. 气急:出现于90%有症状的患者,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导致的左室充盈受限,左房和肺静脉压升高有关。  


2. 心绞痛:出现于75%的有症状的患者,与心肌质量增加,冠状动脉扩张储备能力下降,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引起心内膜下心肌缺血,以及心肌供氧和需样的矛盾有关。  


3. 晕厥和先兆晕厥:与运动时心输出量下降或心律失常有关,增加了猝死的风险(儿童和青少年的首发症状可能是猝死)。


 


那些非创伤性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有价值的非创伤性实验室检查包括: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电图。  


心电图可以表现正常,但有症状的患者多为不正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ST-T改变,左室高电压,下壁导联异常Q波,电轴左偏,等。  


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心脏轻、中度增大。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工具。主要表现是心室不对称肥厚,可有左室流出道狭窄。  


必要时可以进行磁共振显象,螺旋CT等影象检查。 那些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容易发生猝死?  


推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猝死与室性心律失常有关,猝死可发生于临床上无症状或症状稳定的患者。


猝死的预测因素有:  


1. 确诊年龄<30岁。  


2. 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家族猝死史。  


3. 晕厥史(尤其儿童)。  


4. 动态心电图提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5. 缓慢型心律失常。  


6. 猝死幸存者。症状、活动耐量、左室流出道压差程度均与猝死无明显相关。年轻体育运动员猝死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就是肥厚型心肌病(尸检证实)。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方法有那些?  


治疗原则:促进肥厚心肌消退或阻止肥厚进展,减轻左室流出道狭窄,缓解病人临床症状,降低猝死危险。  


1.药物治疗(主要有三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倍他乐克);钙拮抗剂(异搏定);抗心律失常(胺碘酮)。  


2.介入治疗  


(1)起搏治疗:主要适用于有明显流出道压差的患者,采用生理性双腔起搏(DDD起搏)后左室流出道收缩期压力阶差明显降低(约40%左右),使病人心绞痛、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轻。  


(2)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是用导管法选择性阻断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第一间隔支,术后可使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下降,收缩期杂音减弱,室间隔变薄,临床症状改善。  


3.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者,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50mmHg,临床症状较重者外科可行室间隔部分切除术治疗。 


心肌病常识(四)


何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治疗方法有那些?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指右心室正常心肌逐渐进行性被纤维脂肪组织所取代。心律失常、猝死常见,尤其在青年患者。  


治疗原则:主要针对控制和预防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1.药物治疗  绝大多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在药物治疗下长期预后良好,特别是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者,仅少数患者需用非药物治疗(射频手术,植入埋藏式复律除颤器)  


2.介入治疗  


(1)射频消融:只用于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大多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经射频消融治疗后仍可诱发室速,但术后70%—80%的患者对药物治疗有反应。  


(2)安装心脏自动转复—除颤仪:对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能自动识别及电转复除颤。  3.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根据心外膜标测结果,外科行一处或多处的室壁部分切除。 


编辑:admin
关键字:
上一篇: 消化性溃疡知多少
下一篇:心力衰竭探讨系列
0